新开传奇私服

传奇私服发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IT业界 > 人形机器人全球大比拼:特斯拉已不再是唯一主角

人形机器人全球大比拼:特斯拉已不再是唯一主角

admin 互联网 IT业界 29热度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报道

  埃隆·马斯克可能没有想到,去年几乎指代了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特斯拉擎天柱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今年却显得毫无声量,取而代之的是所有科技圈玩家几乎在同时间选择跑步进入这一赛道。

  美国时间 3 月 18 日,英伟达 GTC 大会上,公司 CEO 黄仁勋一口气揭晓了三个“大招”:专用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GR00T”大模型,专用人形机器人硬件解决方案“Jetson Thor”,还有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开发端应用的 Isaac Lab,意图打造一个属于英伟达的人形机器人生态链。

  而伴随三大更新揭晓的,是一整排的英伟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合作伙伴——海外当红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Figure AI,1X,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还有中国的小鹏,宇树科技,傅里叶智能等不同形状的人形机器人,在英伟达 GTC 舞台中站成一排,等待世界的校验。

  另一方面,这个由马斯克的狂想而被提前带入现实的行业,却仍有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与人声鼎沸的关注相比,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商业化交付还面临诸多问题:昂贵的价格,低效的感知,无法匹配商业化运用的动态水准,无不昭示着距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些许时日。

  纵然如此,人形机器人产业,可能已经变成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尚未完成基本的商业化,就吸引如此多头部玩家的行业。

  “玩家”纷至沓来

  2021 年特斯拉 AI Day,所有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原型——Optimus 完成了第一次图片亮相。

  一年之后,2022 特斯拉 AI Day,“四肢健全”的 Optimus 在数个成年男子的“搀扶下”正式上台与全球观众打招呼。

  2023 年,马斯克放出豪言,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终有一天将超越汽车,达到 100 亿台。

  然而,在有人在 2023 年二季报时询问马斯克过去几年制造了多少台 Optimus,得到了仅“5~6”台的答案。

  有意思的是,这个数字与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过去几年卖出的用于科研教育的人形机器人数量相当。

  到了 2023 年 7 月,Optimus 人形机器人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中完成了中国首秀。

  身高 172 厘米,体重 56.6 公斤,拥有正常人身材的 Optimus,静态地被封存在展会的透明柜中。透明柜的周围,产融圈的各类研究员将 Optimus 旁的毫厘之地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希望在 Optimus 身上,找到属于人类未来的任何蛛丝马迹。

  魔幻的是,虽然马斯克仍不断地在社交媒体上更新预热 Optimus 的各种新进展,但原本被认为 Optimus 将会于 2023 年特斯拉 AI Day 大放异彩,迄今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结果。

  彼时,有社交媒体透出消息,马斯克并不满意 Optimus 当时的动态表现,特斯拉仍然在专注于解决 Optimus 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

  雷声大,雨点小,直到今天,特斯拉 Optimus 仍然戴着它神秘的面纱,迟迟不在开放环境中展示其形象。

  到了 2024 年,特斯拉已经不完全是人形机器人这个故事中的主角。

  2024 年 1 月,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 突然放出了公司旗下机器人 Figure 01 进入宝马工厂“实习”的相关资料,引发全球媒体关注。据悉,该公司的 Figure 01 机器人推出于 2023 年 10 月,身高 1.67 米,重约 60 公斤,主要负责替代宝马工厂中一些原先必须由自然人承担的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工作。Figure 01 也成为了首个正式投入实际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在这一“创举”之后,今年 3 月, Figure AI 曝出新一轮融资,英伟达,OpenAI,微软,以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AI 圈的半壁江山,在 Figure AI 的新一轮融资中齐聚一堂。

  同期, Figure AI 还曝出与 OpenAI 就具身智能开展合作,两者将依托语言与视频动态捕捉,利用机器人神经网络的分析与理解,希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机器人的人智。

  Figure AI 之外,海外的 Sanctuary AI,Apptronik,波士顿动力……国内的优必选,傅里叶智能,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等等,纷纷在各类科技巨头背后的加持下摆开阵势,试图挑战特斯拉的地位。

  纯粹科技比拼

  回顾过去,所谓的科技企业之间的争夺,其往往都伴随着商业层面的博弈——从最早的“百团大战”,到今天的“百模大战”,科技比拼的明线背后都有着规模化与流量争夺的暗线。

  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对科技能力的比拼,显得更为纯粹。

  3 月中旬,Figure AI 放出了一段基于 OpenAI 大模型加持的演示视频,demo 机器人在只有独立神经网络的支持下,完成了从接收人类指令,到执行向人类传递并放置物品的动作。

  在这段视频的背后,demo 机器人并没有任何的人为远程指令操作,而是依靠“端到端”神经网络与大模型的加持,真正实现自主运动。

  事实上,仅从这一点来说,特斯拉 Optimus 由于没有完全具身智能加持,其每个精彩视频的背后,或许都是多次演练拍摄与人为操作或规定指令所得到的结果。

  一位人形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在近期被问及人形机器人成本和定价较高的问题时,如是回复了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就现在而言,我们去谈价格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他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至少从现在来看并不是一个“必需品”。所以对于首批能够购买人形机器人的人群来说,他们势必对价格是极其不敏感的。

  “他们会愿意为神乎其技的智能和真正人类的姿态支付极其高昂的溢价。但是问题就在于,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者们是否真的能提供那个在人们‘赛博朋克式幻想’里,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

  备战工业端

  当然,在残酷的现实中,人们仍然愿意相信可以用于经验判断的数字。

  近期,高盛在其研究报告中,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含量将达到 350 亿元——而这一数字已经较此前该投行预测的 60 亿元提升了近 5 倍。

  此前,在业内最乐观的预期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时点将至少要等到 2030 年。但在高盛最新的研报中,人形机器人消费者端的应用时间将提早到 2028 年,而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时间,在 2024 年就将开始。

  今年 3 月初,一则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入蔚来工厂“实习”的视频,登上了各大主流媒体平台,让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破圈”。

  “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或将成为其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优必选正在与行业优秀合作伙伴一起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落地应用,联合打造试点示范工位,共同推动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优必选相关人士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伴随着优必选实训视频的,还有来自北京方面的消息。

  3 月 18 日,媒体报道,由小米、优必选等参与投资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将发布第一代通用开放人形机器人本体——而该中心主要为面向人形机器人核心器件、通用本体、通用大模型、运动控制系统、工具链和开源社区等人形机器人行业短板和痛点开展技术攻关,将为整个行业打造出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规范人形机器人相关标准等。

  行业人士认为,国内在场景和政策面,会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端的落地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势必要完成具身智能‘端到端’的反应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而端到端的训练又必须依靠海量人形机器人的终端铺设与真实场景的训练,因此前期由工业端引导的场景训练,又将成为国内发展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抓手。”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更新时间 2024-05-05 07:06:27